• 主页 > 体育问答
  • 60 年风雨兼程,中国来华留学教育取得显著进步

    60年来,北京大学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留学生教育和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弘扬“爱国、民主、进步、科学”的优良传统,依托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和基础科学相关学科优势,努力创新实践,把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和“世界一流大学”重大工程之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北京大学特色的留学生培养道路。

    为庆祝新中国国际教育成立60周年,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与北大新闻​​网联合推出《留学北大60年》特别报道,以北大在华国际教育为视角,反映优秀留学生代表、留学生导师、留学生管理人员以及留学生校友的优秀事迹,全面回顾总结北大在华国际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以崭新的面貌逐渐向世界敞开了胸怀。作为全国最早接受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北大也紧随国家的脚步,敞开大门,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六十年来,北大为世界各国培养了近2.5万名各类人才,为加强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外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亲手培养了一批批北大学生的干部、教授们,亲眼见证了北大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成长历程和跨越式进步与发展。本系列文章,是亲身经历过北大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干部、教授、留学生的回忆录。 他们中有亲自指导留学生学业的教师,有从事留学生管理服务的干部,也有在燕园陪同留学生的中国留学生,他们以教师的责任感、执着的热情和美好的回忆,见证了北大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独特风采。

    李肇星:我在北大的外国朋友

    1959年至1964年,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五年间,他结识了许多在北大学习的留学生,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中很多人后来都和李肇星一样成为了外交官。同学、校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在外交领域不断延伸。

    在校期间,李肇星还与外籍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外籍教师亦师亦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勤奋工作、身教重教,在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播快乐的同时,也深深影响了李肇星和同学们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

    与朝鲜室友同居两年

    刚入学时,李肇星与另外6名同学住在40号楼的一间宿舍里,他学习刻苦,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担任过团支部书记、班长,经常组织文体活动。

    1960年,北大西班牙语系一名中国女学生爱上了一名匈牙利学生。这是当时非常紧张的“敏感事件”。有关部门随后作出决定,安排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同住,在帮助留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尽量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962年下半年,李肇星被选为学生辅导员,与朝鲜留学生姜希珠同住一个宿舍,直至1964年毕业。

    1994年8月5日,美朝第三轮会谈恢复。时任朝鲜外交部副部长的姜锡柱

    李肇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蒋锡柱学习英语,两年的时间里,除了在日常交流中帮助他练习提高口语外,还对他进行了其他方面的指导。

    当时,蒋锡柱对如何学好英语十分困惑,总想探索更好的学英语的方法,有一次,他茫然地向李肇星请教如何才能学好英语。

    李肇星想了想说:“要想掌握英语,有一项技能必须掌握。”

    “你有什么本事?快说!”姜熙珠很好奇,急忙问道。

    “哈哈,我在用英语做梦呢。”李肇星大笑着回答。

    见姜熙珠一脸疑惑,李肇星便问他:“你平时做梦都是用什么语言呢?”

    朝鲜生活趣事_趣事朝鲜生活在线观看_朝鲜生活记录

    “当然是用韩语。”

    “对啊!你肯定是用你精通的语言做梦,如果你能达到用英语做梦的地步,那不是说明你的英语水平很高吗?”李肇星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

    那时,朝鲜学生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就像“外来者”,充满神秘感。他们不仅小班上课,有专门的老师,还住专门的宿舍,在学生食堂吃饭。课余时间,李肇星经常带着朝鲜室友参加篮球赛等活动,姜锡柱也通过各种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中国同学。

    李肇星(后排左二)与朝鲜学生在篮球赛后合影

    当时,我国正遭遇自然灾害,生活十分艰难,但朝鲜留学生的伙食却比中国留学生好得多:不仅有专门的小饭馆,伙食标准也“超出当时中国中等收入家庭的水平”。后来,已任朝鲜第一副外相的姜锡柱在招待老同学时,还记得在全中国人民都挨饿的时候,中国仍然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伙食和住宿条件。他十分钦佩这种国际主义精神。

    两人长期住在同一个宿舍,开始有了深入的交流,晚上的“床头谈话”中,谈到了十几年前的朝鲜战争。

    在谈到中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时,李肇星说: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核武器,朝鲜人民军也没有核武器,但两国军民并肩作战,战胜了敌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战争的正义,靠的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靠的是两国的团结友谊,靠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主席的正确领导。一时间,英雄般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洋溢在两国人民心中,也在小小的留学生公寓里蔓延开来。

    1964年,李肇星与蒋锡铸从北大毕业时,在校园里相聚并拍了合影。照片中,李肇星身着学生服,胸前挂着鲜红的北大校徽;蒋锡铸则身着西装,打着领带,右手搭在老同学的肩上,神采飞扬。

    毕业后,姜锡柱长期担任朝鲜第一副外长,李肇星也于2003年至2007年担任中国外交部长。两人大学时代同住一个宿舍,留下了“一室两个外长”的佳话。在两国双边关系会谈、六方会谈等外交场合,两人多次坐在桌子对面,代表各自国家进行磋商对话。2004年3月,时任外长李肇星访问朝鲜,金正日与李肇星会谈时,主要陪同人员就是姜锡柱。李肇星与金正日寒暄后,立即紧紧拥抱了老同学姜锡柱,引得金正日哈哈大笑。

    与古巴学生一起游行

    在北大的五年里,古巴留学生给李肇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中古关系十分友好,北大的古巴留学生也与中国留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中国国内反美情绪十分强烈,民众经常走上街头抗议。有时,中国留学生如李肇星会和古巴留学生一起加入抗议行列。他们举着自制的横幅,高喊口号:“支持古巴,不要美国!”(意思是“支持古巴,不要美国!”)

    在这激情高涨的氛围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次,英语专业的十几个学生从天安门游行回来,还沉浸在反帝斗争的氛围中。这时,一个一年级的女生兴奋不已,说她想转到其他系学习西班牙语。

    李肇星觉得有趣,问她:“听说你想改学西班牙语?”

    “是的!”

    “为什么?”

    朝鲜生活趣事_趣事朝鲜生活在线观看_朝鲜生活记录

    “英语是‘帝国主义的语言’,为了支持古巴人民的反帝国主义运动,我要学习‘卡斯特罗的语言’,学习西班牙语!”

    李肇星哈哈大笑,停顿了一下,又说:“语言是反帝斗争的工具,不学帝国主义的语言,怎么能反抗帝国主义呢?学好英语,才能更好地支援古巴。”

    听完这个解释,这位女学生心服口服,不再坚持转专业,开始认真学习英语,后来成为国内研究美国问题的知名学者。

    每周末,学生会在燕南花园旁边的小餐厅里组织舞会,有时也会邀请古巴学生参加,他们热情高涨,经常教中国学生跳古巴民间舞蹈,很容易活跃气氛,很受中国学生的欢迎。

    叶马克西老师的影响

    当时国际形势迫切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掌握英语,而北大恰好有一批优秀的外籍教师,于是朝鲜、越南、柬埔寨等国家都派留学生来华学习英语。

    在北大的英语专业,有一位来自美国的外教,名叫叶诗文。她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她很少坐在讲台上讲课,而是喜欢走在课桌之间,和学生们亲密交流。有时她会去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给大家辅导口语。她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溢于言表。有时她高兴的时候,会用手指摸摸学生的鼻子。学生们并不怕她,课堂上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一次,李肇星和几个同学在叶玛琪老师家里聊天,一个东德学生要上厕所,就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小便。”

    叶老师听后没有说什么,只是指了指卫生间的方向。等那名学生出来后,叶老师让他坐下,严肃地说:“你刚才说话不太好。学英语不只是学单词,还要学怎么与人相处。”

    “那么,我该怎么说呢?”

    “你应该说——我可以用一下你的卫生间吗?当然,你也可以说——我可以用一下你的盥洗室吗?”

    为了强化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叶老师和另一位外教Robert Winter教授经常带领大家排练英文话剧,并作为示范上台表演。从三年级到毕业前,叶老师带领学生表演了不少英文话剧。在日常的交往中,大家与叶老师建立了比其他老师更深厚的友谊。

    萧伯纳的独幕喜剧《奥古斯都尽职》中,李肇星、刘义庆、戴星月一人分饰三个角色:李肇星扮演英国贵族军官,戴星月扮演军官的秘书,刘义庆扮演“乔装打扮的女间谍”。为了演好这部戏,叶马克西带着三个学生每天背台词、排练动作、练习台上走路,甚至注意台上眼神、声音等细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辛勤付出下,演出非常成功。40多年过去了,李肇星依然能清晰地记得剧中大段的台词。

    20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的李肇星曾专程到旧金山看望已年逾八旬的叶老师。叶老师曾开玩笑说:“你逃不开我的影响。”她表示,李肇星班上的学生不仅从她那里学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而且在做人做事、学习中也体现了叶老师的气质和作风。无论毕业后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升学机会有多好,叶老师在基础阶段的教诲和榜样一直被视为成功的潜在因素。

    怀念北大是老朋友之间永恒的话题

    毕业后,李肇星步入外交界,结识了许多留学生校友,其中不少人在本国从事外交工作。他们虽然离开北大多年,但对母校依然怀有深厚的眷念。每次和李肇星见面,除了工作,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在北大学习的美好回忆。

    一次,在肯尼亚内罗毕机场,李肇星遇见了自己曾经指导过的一位外交信使。这位信使负责递送一批文件,在当地遇到了麻烦,李肇星尽力帮助他解决。事后,李肇星邀请他到中国大使馆叙旧,并在中餐馆共进午餐。这位信使握着李肇星的手,激动地说:“老同学还是好朋友,谢谢北大校友们!”

    还有一位曾在北大学习过的尼泊尔外交官,他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结识了李肇星,十分热情,甚至专门招待了李肇星一行。席间,他关切地问李肇星:北大最近修建了哪些新楼,食堂还是留学生单独食堂吗,校园里的留学生是不是比以前多了……李肇星一一作答,甚至开玩笑地“抱怨”说,这分明是新闻发布会,我成了“北大发言人”。(文/尚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domobh.cn/html/tiyuwenda/460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